統計資料顯示,2019美國零售業關店超過9302家,其中約75%為服裝紡織行業。
1.產品同質化,缺乏競爭力
開一家店、做一個品牌,不是看別人推出什麼產品自己就推什麼產品。如果你提供的東西,別人家也提供,那還有什麼獨特性可言呢?縱觀當下國內的零售行業,產品同質化的情況還是很嚴重的。市面上的店那麼多,並不缺少你這一家,消費者憑什麼只到你的店消費?售賣的商品同質化,沒有突出的流量產品,消費者憑什麼選擇你?
做產品得瞭解消費者以及市場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市場作出反應,推出合適的產品,贏得自家品牌發展的先機。
2.瘋狂擴張店鋪
越開店越賺錢,賺來的錢又不斷地用於擴張新店,人工、租金成本一路飆升,就這樣導致了資金鏈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3.忽略視覺行銷
產品不行、格局思維不行,有的品牌往往還忽略了最基礎的店鋪顏值。店鋪顏值有多重要?在未來10年將再沒有網紅店,因為所有店都是網紅店。有的品牌往往還忽略了最基礎的店鋪顏值。在消費全面升級的未來,習慣老舊審美的店鋪要怎樣才能在大洗牌中倖存下來?必須重視視覺行銷。新零售環境下,消費升級其實就是升級審美力。許多店主可能不瞭解,當下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已經達到了90分,然而現在的店鋪卻不到60分。
4.無視消費體驗
消費升級除了視覺體驗的提升,還有店內服務的延伸。隨著人們物質水準的極大豐富,許多人在購物時追求的不再是商品的功能性,而更多地關注服務所帶來的體驗和感受。許多品牌都未能順應趨勢,沒能在店鋪裡搭建場景或者是體驗空間。而顧客對品牌的認知,是在每一個與品牌商品接觸的時刻中慢慢形成的。沒有服務的商業,生命週期都不會長久。未來的零售業,會進入體驗式消費時代。
5.沒有管理思維
經營一個品牌、一家店,難免會有迷茫的時候。有些店長看到別人的成功故事,以為學了以後自己也能成功。於是原封不動照搬,再胡亂套用,完全不瞭解背後的細節。沒有系統地學過管理就開始經營,就好比還沒考上駕照就上路。優秀的管理者會花大量的時間預測挑戰、協調大局、繪製藍圖。如果沒有全域的管理思維,員工軍心渙散,那麼這個品牌也是不會長久的。那些只是賣東西的實體店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而那些能為用戶提供獨有體驗的實體店將脫穎而出。
來源:陳列共和
(本文由捷盛數位行銷整理與撰寫,若要引用或使用,請註明來源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