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RR成長行銷模型並不是只適用於企業行銷,也同樣適用於自媒體的經營。掌握這個方法,對於想要經營好自媒體或社群的人來說,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最近,筆者研究了一篇關於小紅書自媒體平台的漲粉秘訣分析文章。小紅書是一個以發表筆記在社區互動的社群平台,但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內容同樣適用於在Facebook、Instagram等不同自媒體平台的經營。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吧!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AARRR成長行銷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五個部分:Acquisition(獲取)、Activation(啟動)、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益)和Referral(推薦)。這五個部分是自媒體經營中非常重要的,且需要不斷地優化和調整。
第一個部分是獲取。在自媒體經營中,獲取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例如:社交媒體廣告、搜索引擎優化、社群網絡、嘗試和測試新平台等。為了實現獲取目標,自媒體經營者需要確定他們的目標受眾是誰,以及如何吸引這些人來關注他們的內容。
第二個部分是啟動。這意味著自媒體經營者需要確保他們的受眾感到興趣,並開始關注他們的內容。這可以通過確定並向他們提供吸引人的內容,以及確保訪問者有一個良好的用戶體驗來實現。
第三個部分是留存。自媒體經營者需要確保他們的受眾繼續關注和參與他們的內容,並不斷提高他們的忠誠度。這可以通過提供有價值和吸引人的內容,以及與他們建立關係來實現。
首先,簡單認識一下什麼是小紅書?小紅書主要運用兩個功能讓用戶經營自己的社群,一是社區;社區等同於粉絲團、社團、朋友圈、頻道等,是一個圈子的單位,然後在社區裡發表你的筆記;類似貼文的內容形式,來發布內容,接著我們會分享擅長經營小紅書的人是如何漲粉與推廣增加流量,並運用AARRR成長行銷模型透視、且轉化成各種自媒體的經營能參考注意的方向:
不論你經營的是哪一種自媒體,增加粉絲都是首要之務,而增加粉絲也是AARRR成長行銷模型的第一個A【Acquisition】取得,是同一個道理。而增加粉絲的前提是優質且原創的內容,這一點筆者認為不會侷限在經營小紅書,不論哪一種自媒體,內容的原創與質量都是關鍵,即使你有預算投放廣告,也應該建立在自然成效相對表現好的內容上、再去加強推廣,才會事半功倍,而不是硬推明知反應不好的內容。
而製作內容都應符合以下要點:
(一)有用或有趣
讓用戶覺得非常實用或娛樂十足,內容必須滿足其一,如果都不能滿足的內容就無法獲得關注,反之如果有用又有趣,就一定會被分享,躍升到【Referral】推薦的階段。據說在小紅書,測評類的內容特別受歡迎,想想在FB與IG也是有類似的情形。
(二)持續創作有用或有趣的內容
這關係到是否能【Activation】活化與【Retention】留住粉絲,如果內容的品質不夠穩定,就很難提升所謂的黏著,即使偶有分享推薦產生,也難讓自媒體持續成長。
(三)那麼,如何持續創作有用或有趣的內容?
筆者的建議是,有用的內容素材來源取自你本身或公司專注的專業領域,你必須不吝於公開與分享專業知識並且將艱深難懂的專有名詞翻譯的淺顯易懂;同時融於粉絲的生活、工作或感情這三件事擇一依附,至於有不有趣,筆者認為是你製作內容素材的方式,如果刻意使用搞笑漫畫或反諷等手法呈現,就有機會變得有趣。如果單純只是希望創造有趣的內容,則可以從行業內幕、使用者觀點等出發,挖掘詼諧的素材(你可稱之為梗),而且要養成蒐集的習慣,建立內容素材資料庫。
(四)排版的美觀
排版要從文字和圖片來談,先說說小紅書,該篇文章建議首圖是關鍵;首圖不要帶浮水印或使用過於裸露的圖片,這一點倒是在各社群平台會有不同的傾向,例如在IG相對重視美照的平台,照片的尺度或許才是吸睛的因素之一。文字方面,小紅書建議多使用表情符號、且盡量分段明確;不要讓字擠成一團。關於這一點,筆者認為在多數社群平台上,表情符號的使用適當就好,文字多分段不要擠成一團倒是相同的,筆者的建議是每2~3行字就隔一段,在社群的文字排版是相對容易閱讀與舒服的。
最後來談談經營自媒體如何變現或轉單的問題?
也就是將焦點放到【Revenue】收入,經營自媒體最大的盲區莫過於從【Acquisition】取得、【Activation】活化、【Retention】留住、【Referral】推薦都很順暢,可偏偏跳過了【Revenue】收入,筆者認為不外乎兩個面向思考,一個是自媒體也是媒體,媒體就具有廣告的價值,可以和其他品牌合作推廣他們的商品,但如果是企業經營的自媒體在品牌合作上就要特別小心,回到核心問題,不要害怕去推薦自家的商品,只要注意比例就可以了,筆者推薦的比例是3:7,三成是推廣商品的內容、七成是有用或有趣的內容,而且有用或有趣都應該建立在與企業的商品或專業領域結合這個基礎上,千萬不要製作有用又有趣但毫不相關的內容,內容與產品相輔相成,才是企業經營社群或自媒體的目的。
(本文由捷盛數位行銷整理與撰寫,若要引用或使用,請註明來源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