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分眾標籤」,隨著 LINE 商家被強制升級,分眾這件事越來越被行銷重視。這個議題在數位行銷一直都有被提到從 Chatbot 推播到 EDM 發送都有。搜集標籤的工具越來越普遍,但要蒐集哪些標籤、怎麼運用,就是各憑本事,自己想像了。
我們整理了一下,歸納出五大類型的標籤,是比較常見可運用的:
來源標籤
如 Google, FB, Line, IG 等。搜集流量來源標籤可以對受眾吸收資訊的習性更加了解。如果知道有一群人,會點你的 LINE 進去網站、又會點你的 IG profile Link,EDM 也有在訂閱,綜觀就可以判斷,這很有可能是鐵粉,是一個高活躍、易轉換的指標。
活動標籤
這指的活動,是指檔期活動,如果是透過 Chatbot 自動回覆私訊導流,可以在前往活動頁面的按鈕上設定標籤,標出對這個活動有興趣的人。若使用第三方工具有支援依網站行為貼標的功能,也可以直接設定對有停留在該活動頁,符合條件的顧客下標籤,就不會錯過從其他管道來的顧客(如 GDN、IG 廣告),可以在活動結束前再次提醒,也可以在下次推出相似活動的時候對這群會有興趣的人推播。
行為標籤
常見的有加入購物車、已結帳,如需要可再加上日期。像我們有的客戶就會特別針對有「加入購物車」標籤,但排除「當月已結帳」的消費者推播。搭配「活動標籤」,也可以針對有「活動標籤」但是沒有「本月已結帳」的用戶再次推播提醒。
產品標籤
標記出有興趣的產品類別,推播時可以選擇從「物」或「人」出發。從物出發的話,如果這類商品有新品或活動,可以推播給身上有同類商品標籤的受眾。若以人出發,就是抓出一群活躍度高、最有可能掏錢的受眾,按照他們身上的標籤,推播商品給他們。但要注意的是,其實標籤不能分太細,因為分太細受眾規模就會變小,二次推播的成效就不大。
用戶識別標籤
如果產品適用性會因用戶特性而產生很大的差異,就可以盡量搜集「用戶識別標籤」。如以手機殼為商品的企業,在人互動過程詢問消費者手機廠牌,這樣才可以把 iPhone 的商品推給 iPhone 的用戶,Samsung 的商品推給 Samsung 的用戶。再如,若販賣「寵物用品」的品牌,對他們來說識別出客戶「養什麼動物」就很重要。
分眾行銷,從運用標籤開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由捷盛數位行銷整理與撰寫,若要引用或使用,請註明來源與出處。)